首页>检索页>当前

传承老一辈教育学者的精神财富

发布时间:2024-01-20 作者:张贵勇 来源:中国教育新闻网

几天前,我参加了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举行的《一代宗师教泽永存——袁微子与中国小学语文教育》主题展览,透过一本本教材、一篇篇手记、一张张照片、一段段视频,加上袁微子孙女袁日涉的深情回忆,我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、人教社小语室原主任、全国小语会原理事长袁微子的教育一生,在眼前徐徐展开,感佩之情油然而生。

这种感佩之情,一方面是出于对袁微子治学态度的由衷佩服,另一方面则源自对其为人处事的无限敬意。

先说治学。袁微子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科学思维一以贯之、活学活用到自己的语文教学理论研究中,真正做到了把理论修养和业务工作融会贯通,把建设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高度的教育新体系作为一生的追求,可谓活到老学到老。在求学的宏观理念上,他始终提醒广大教师,小学语文教材中字、词、语、篇之间,听、说、读、写之间,知识与能力之间、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之间,都一定要联系起来。在求学的具体行动上,袁微子给自己的讲学授课定下一条规矩,“不炒冷饭,不讲重复的话”。每次出行的火车上,他总是一直不停地修改讲稿,哪怕提前半天到了讲课地点,也会推却一切应酬,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继续思考。

尽管袁微子不是每天立于讲台之前的教师,但其讲课的时间却一直在持续,年过七十还亲自走上讲台,给全国教师示范讲授《在仙台》这篇公认比较难上的课文,并在当时引起教育界的轰动。他为此次上课所写的反思,既有哲学高度、理论智慧,又非常接地气,指导性强。正因为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、对一线教师的深情厚爱,每次他讲学完,各地教育部门会立刻整理出他的讲话内容,印出单行本,当地教师人手一册进行深入学习,书写了一段教育佳话。

再说为人。古时,先生是对老师的尊称,“大先生”则是在学业、品格上都能为人表率的教育家。袁微子配得上“大先生”的称号,他不是踽踽独行的学者、专家,而是勤于提携后辈、心中装着一线教师的带队者、领航家。展览中透露的一个细节,感人至深。袁微子每每外出讲课回来,多数时间不是躺下休息或者陪伴家人,抑或写自己的专著,而是给全国教师回信。对于老师们的来信,他几乎每信必复,信中既有专业上的答疑解惑,也包括心理上的宽慰、思想上的启发。他与朱雪丹老师的通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。

二人由陌生到结成师徒,103封回信见证着老一辈师者的教育情怀。袁微子非常欣赏朱雪丹的勤奋和灵气,对她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。比如,他在信中提出让朱雪丹对于每堂课都要做教学反思的笔记,定期寄送给他进行批阅指导。他们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研讨。两年多的时间内,朱雪丹就做了20多本教学反思笔记,袁微子都一一做了认真批阅。朱雪丹不负期待,成长很快,没多久成为全国知名的小学语文名师。

尽管袁微子已离开我们30多年,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、卓越的学术成就,对广大教师的关注关心,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下去。其实,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,尤其需要重拾优秀的教育传统,回望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教育学者,从他们身上看到榜样的力量,看到他们身上所坚守的价值追求、所体现的责任担当、所拥有的教育自信,透过他们丰富而感人的教育人生,汲取治学与为人的智慧,重新看待教育事业,学会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。

2023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,提出了“教育家精神”。作为广大教师群体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,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、不断创新的强大动力,教育家精神成为教师自我塑造的根本遵循,其六个侧面在袁微子身上也能得到全面而生动的体现。在当下,广大教师的确需要从老一辈教育学者身上不断涵养教育家精神,将其作为当代教师的使命追求,擦亮教书育人的底色,为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
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,中国教育发展的新动能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,蕴含在严谨治学、奖掖后学的师道文化中,也体现在一代代优秀教师的身上。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之下,愿广大教师能多回望老一辈教育学者的身影,多温习他们的成长经历和育人故事,以之滋养着自己的育人情怀,升华自己的育人品格,拓展自己的精神疆域,见贤思齐,勤学上进,假以时日亦可成为引领后辈成长、展现中国教育自信的“大先生”。(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贵勇)

0 0 0 0
分享到:

相关阅读

最新发布
热门标签
点击排行
热点推荐

工信部备案号:京ICP备05071141号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

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
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jyb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